广州校区|广财人·读书事第十一期活动——趣谈哲思,共享书事人生

发布时间:2018-11-125226

20181023日,由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主办的第十一期广财人·读书事分享交流会在广州校区图书馆多功能活动室801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邓先珍老师与法学院的孙志伟老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本次活动吧~~

IMG_8011.jpg

 邓老师以他读书的一些趣事开场。邓老师说他在高中时期读黑格尔的《逻辑学》上下册,每天下午都读一个小时,然后晚上给舍友讲一节当催眠曲,讲到舍友全睡着了,最后邓老师自己也睡着了(笑)。

邓老师聊到,高中时期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书有两本,一本是黑格尔的《逻辑学》,上下册合计有六十多万字;还有一本是《古文观止》。邓老师说,《古文观止》让他见识到了文章之美。文以载道,《古文观止》里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好,对他来说读那些文章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陶冶。

因为高中读过好些书,所以眼界比较开阔,这也让邓老师在读大学时与他们班的同学不太一样,他是比较自主的,能做自我决定。自我决定是成熟的一种标志,这种自我决定也是理智上的一种自我决定。邓老师说这个思想来源于康德。我们什么时候算成熟?成熟就是我可以征求别人的意见,但是做决定的时候,我会有一种非常负责任的态度,我对我的命运我要扛起来。

邓老师谈到英语非常重要,英语学好了就相当于打开一扇窗户。因为译作会有一些问题,所以建议大家有能力的话就看英文哲学原著。

_MG_5292.jpg

孙老师则以哲学和法学的不同开场。孙老师谈到,哲学是研究形而上的问题,而法学是研究形而下的问题。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哲学要求你去悟道,法学要求你去成器,不同的学科就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气质。

孙老师说小时候家里很穷,不仅物质上穷,而且精神上也穷,没什么书可以读。但非常幸运的是,他爷爷是一个退休的老干部,会订阅《河北日报》、《老人世界》、《河北广播电视报》和《故事会》。孙老师说他以前非常喜欢《河北广播电视报》,因为它会介绍《还珠格格》每一集的主要剧情是什么,那时候就把它当故事来读。他还特别喜欢《故事会》。孙老师说他当时的梦想是长大一定要努力赚钱!赚钱干什么呀?买《故事会》!

在大学期间,孙老师经常去图书馆看书,什么书都看,最后哪类图书放在图书馆哪一层哪一个角落他都很清楚。孙老师谈到在读博期间,因被同学种草而开始读史书。他的博士同学和他说,读史书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广度,一个深度。读史书,最浅层的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比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叫读故事。第二个层次是,你读史你知道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也就是说,在那个历史节点里面,为什么这个人说了这个话,为什么这个人做了这个事。读史的第三个层次是什么?随着你再继续读史,你会发现虽然历史里每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各有各的风格,但在这些历史人物背后,似乎有一个东西在推动着历史缓慢进步。如果你能读到这个层面,那证明你更深了一层。

工作之后,孙老师说他的读书习惯与读博时期一样。一方面,有些书是他必须读的。他要给学生上课,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种书是他必须读的,这是必修课。但是,还有一些书是他感兴趣的。他感兴趣的书,因为喜欢,所以读。

 

在交流互动的环节,现场的同学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两位嘉宾结合自身经历,耐心、睿智地对同学们的困惑做出解答和给出建议。

IMG_8006.jpg

同学1提问:读书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只读书不思考,读完之后很快忘记?

邓老师答:如果是说忘记,这个是正常的。我们认为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载体。载体的意思是说它负责通过读书这个姿势把背后的那个力量变成你身体里的一种自立性。所以你说会忘记,这还是处于一个很低的读书层次。如果说你读一本书,读过十遍八遍之后,你觉得每一次看都不一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进入一个与作者对话的层次。这是不一样的。忘记了就重新再来,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经常跟我们同学说,你要看书的话,你就往死里整,你整到一定的程度,它就变成你的东西了。

孙老师答:其实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有时候你会特别追求读书的数量,希望快点把它消化掉,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你读的书一边读一边忘,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书有问题,另一方面是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你读书,你不是希望把它内化成你的东西,你只是想把眼睛扫到这些字就叫读了。这是态度不端正导致的。第二个,书的问题是什么呢?有一些书不是好书,是注定被遗忘的。读完之后,你发现什么都没有记住,那这可能不是一本好书,这是书的问题。如果书里的一句话能让你豁然开朗的,这就是一本好书,就值得你去读。还有一个可能性,是有些书注定了要等到你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之后才能读懂,尤其是一些经典。

 

同学2提问:现在有很多书可以读,那应该是以专业书为主,还是以喜欢读的书为主?

孙老师答:在本科阶段,如果你有精力的话,你可以去读一些你感兴趣的书。如果你觉得你的精力不足,或我忙着谈恋爱呢,这个时候你先把你本专业的书夯扎实了,先让自己成器。以后到社会成为一个螺丝钉,能够养家糊口了,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悟道,去追寻自己感兴趣的精神世界。

_MG_5356.jpg

 同学3提问:读哲学的作用是什么?

邓老师答:读哲学会让人内心强大,处惊不变,哪怕今天的社会再糟糕一点,我都不会有太大的心情上的起伏,不会有焦虑,在这个时候会有一种气定神闲的状态。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读书不是读知识,读书是把你的阅历变成一种立体的、可触摸的、用灵魂去触摸的一个东西。知识是一个外在于你的东西,但智慧是内在于你的,所以要穿越知识这个荒原,抵达智慧。

 

同学4提问:请问两位老师是如何看待,在主流价值观引导舆论的语境下,年轻一代的佛系生活观念?

邓老师答: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概括,出自那里我已经记不清了,就是年轻的时候是儒家情怀,遇到打击的时候是道家情怀。佛系就是遭遇到了现世的不满,同时又无能为力,与其那样不如索性这样的一种状态。希腊时期有一个人问哲学家说,“你觉得人的幸福应该是什么样子?”哲学家指着躺在甲板上晒太阳的猪,那就是我需要的。大概这就相当于是一个佛系的态度,就是我们不动心。

孙老师答:中国人有一句话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说你非常厉害,你已经练成王者段位,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兼济天下,你就是一个儒家。但是,不管你怎么打怪升级,你始终是一个青铜,那你就只能够独善其身,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所以说穷则独善其身,那么我们现在好多青年搞佛系,根本的原因就是一个字——穷。我告诉大家,不仅中国大陆的青年是这样,台湾地区的青年也是这样。台湾地区的青年追求什么呀?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小确幸,小小的确定的幸福。这就是一种佛系心态,大的我追求不了,我就追求一个小确幸。佛系就是追求小确幸的一种人生。

两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交流中得到一些启发,朝着自己的目标更好地奋进。最后,奉上我们的大合照~~

IMG_807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