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校区|广财人·读书事第十八期活动——一起走进叶嘉莹先生的诗学人生

发布时间:2025-04-2413

她是穿裙子的士,一生颠沛却将诗词化作生命的星火;  

她是诗词的女儿,用百年光阴守护唐宋的风雅与悲欢;  

她是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创始人 

兴发感动重塑诗词灵魂,她以弱德为盾,在命运跌宕中坚守文化命脉。是将中华诗词之美传播至世界的文化使者,是跨越中西、桃李满天下的传奇教育家,是捐千万积蓄助学的文化守护者。 

她就是叶嘉莹先生。

她的精神带给我们无限的力量与感动,她的人生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近期广财人·读书事就开启了一场走进叶嘉莹先生的诗学人生的活动,快来看看吧。

活动现场


活动回顾

2025年4月17日下午,由图书馆和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的第18期广财人·读书事活动在图书馆814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弱德之美:叶嘉莹的诗学人生 ——兴发感动、弱德之美、桃李天下”。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燕子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带我们一起走进叶嘉莹先生的诗学人生。图书馆学习中心主任官凤婷、图书馆研究馆员蔡红等40余位师生共同度过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感动的下午。官凤婷老师担任主持。

活动伊始,官凤婷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出席活动的嘉宾,并对广财人·读书事及读书文化节系列活动的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拉开了这场诗词盛宴的序幕。

官凤婷老师主持


随后,王燕子老师开启了对叶嘉莹先生的精彩讲解。202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词中的“贯中西文脉”谈起,对叶嘉莹先生在比较文学传播方面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并且结合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带领大家快速了解了叶嘉莹先生的生平经历,她一生坎坷,“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接着王燕子老师从诗学观念、词学理论、诗教人生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叶嘉莹先生的文学成就与精神世界。

王燕子老师分享


“兴发感动”诗学观是叶嘉莹先生古典诗学理论的核心。有无感发的生命是衡量好诗和坏诗的标准之一。”“兴发感动之作用,实为诗歌之基本生命力。”王燕子老师围绕兴发感动的理论价值、内涵、“诗教观”及现代意义进行了阐述。诗歌并非只是文字的堆砌,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种兴发感动不受时空限制,跨越古今,将诗人与读者紧密相连。的“兴发感动”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推动了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谈及词学理论,叶嘉莹在研究朱彝尊的爱情词时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独特美感特质,从而提出了“弱德之美”这一理论。“弱德之美”并非软弱,而是在困境中坚守自我、含蓄隐忍却又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王燕子老师从面临压力、收敛姿态、有所持守三个层面解读了弱德之美。她不时地指导同学们进行诗词朗诵,引导大家通过诵读的方式更真切地感受诗词传达的情感。

同学们现场朗诵


在诗教人生方面,王燕子老师阐述了叶嘉莹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她以儿童为教育对象,注重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能够终身学诗。并且非常注重一线教师的教育。在诗教方法上以吟诵为主,注重诗词中兴发感动力量的传达。她的诗教影响深远,培养了众多诗词爱好者,推动了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

讲座尾声,王燕子老师分享了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中叶嘉莹先生寻找故乡的片段以及刘秉松对叶嘉莹先生的评价“我觉得古诗词救了她,她活得很美,她对快乐和苦难都拉得很平,她把生命里的苦难平淡化了”。叶嘉莹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诗词的力量与美好,不愧为“诗词的女儿”。她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激励着后人。

王燕子老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讲解,为大家带来了很多启发。分享结束后,蔡红老师为王燕子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颁发荣誉证书


最后,官凤婷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她表示此次讲座中,王燕子老师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入解读了叶嘉莹先生的诗学、词学理念及桃李天下的诗教贡献,让在场听众收获颇丰,对古典诗词有了全新的感悟与理解,希望大家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力量,在阅读中获得成长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