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校区|广财人·读书事第十七期活动——一起穿越时空与王阳明先生相遇

发布时间:2023-06-0173

王阳明先生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精通儒、道、佛,而且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艺术造诣。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半完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剩下半个是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先生占全了。他提出的心学思想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实践。

近期“广财人·读书事”就邀请到一位对王阳明颇有研究的老师来分享他和王阳明的故事,快跟随图图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回顾



2023516日晚,由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七期“广财人•读书事”活动在广州校区图书馆801顺利举行。本期邀请文远竹教授做了“我是如何读王阳明,写王阳明的”主题分享。图书馆肖志国副馆长、学习中心蔡红主任等60位师生参加了活动。

文教授是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传播学博士,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新华社、广州日报从事新闻工作18年。2021年出版专著《王阳明大传(全三册)》,多次加印,成为现象级畅销书。2023年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繁体字版《王阳明新传——十六世纪初叶中国的政治与哲学》,面向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发行。

文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和王阳明“相遇”的故事,自己是如何读王阳明、写王阳明的。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心学的发展之路及思想主张,阐明了自己对心学要点的认知和见解,并对广财学子践行“知行合一”给出建议。文教授的分享很接地气,引人入胜,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认识了王阳明这位千古奇人,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活动现场

为何会为王阳明先生立传?

文教授娓娓道来,分享了他与王阳明相遇相知的故事。原来他在年轻当记者时,有时采访受挫或面临调查对象恐吓、威胁时内心感到抑郁、彷徨,偶然在书店读到一本解读王阳明著作的书,只言片语,便被深深打动,和自己的心境产生了共鸣,跨越时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一时看得入迷,内心也变得强大起来,便对王阳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在记者工作间隙,历时十余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日积月累,读各种关于王阳明的书。后来看到别人可以写传记,觉得自己也是学文科的,也可以为王阳明写传记啊,于是就先在博客上发表,渐渐地有了影响力。后来到了广财工作,便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整理,终于写成近一百万字的《王阳明大传》,2021年出版后多次加印,销量很不错。后来还出版了繁体字版,面向港澳台及海外发行。


总书记论知行合一:年轻人首先应该立志

文教授首先从习近平总书记论知行合一讲起,总书记很敬仰王阳明先生,历来重视知行合一,在多个场合中都提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并引用了他参加“溪山论道”读书会时的原话,“我想年轻人首先就应该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就是要养浩然之气,就是要修炼、砥砺、磨炼、苦学”。


我是如何读王阳明的?

文教授推荐了陈来、吴震、费勇几位学者写的关于王阳明先生的书,然后信手拈来各种典故、故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龙场悟道的经历、心学的发展之路及思想主张,阐明了自己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要点的认知和见解。


对知行合一的解读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不能简单理解为老师教的知识、书本的知识,古代的词都很精简。在古代知是一个复杂的词,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书本知识;二是指求知,本身就带着行动、实践;三是代表一种心理的活动。知的过程离不开行。知而不行,非真知。

对王阳明心学思想进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探讨

王阳明的心学从唯物史观看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学问,尤其是这句话被当做“罪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在中学阶段我们答这道题时会选择“主观唯心主义”,但大学阶段已经过了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阶段了,大学要学会思考,不能简单地认为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唯物就是唯心。有时唯物和唯心是可以统一的。文教授举例解释,比如一句歌词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什么是“红艳艳”呢?“红”是客观存在,“艳艳”就融入了主观感情。你在看此花时,此花是红艳艳的,融入了感情色彩,你不看此花时,此花是红的,是没有感情色彩的红。比如梵高的星空和我们看到的星空不一样,他不是客观地描写星空,是有自己的感情在里面,文学家、艺术家一定是饱含深情地来反映我们的客观外物。


我是如何写王阳明的?

文教授简要地介绍了自己写书的经过,其实当初也并未想着出书,他先在博客、头条等平台上连载,慢慢地有了粉丝,有了影响力,引起了出版社的注意,后来就出版成了书。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启发?

文教授说,王阳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引导我们如何做人。王阳明悟道是从“千锤百炼事上磨”磨出来的,同学们走上社会后也会有各种挫折,各种困难,这都是正常的,和王阳明遇到的困难比不算什么,一旦走过去就战胜了它,成为了自己的圣人。他还告诉我们要反向内求,要破心中贼,要有平常心。


对广财学子的建议?

文教授建议大家要不断增强人文素养,打造人生的长板、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要重视笔头和语言表达,提升人生的目标感、方向感、存在感,永远充满信心。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读书与写作仍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建议大家在主业之外,也要发展副业。文教授自己主业是新闻,对王阳明的研究可以做为副业。主业解决生存,副业解决发展,二者都是为了活得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关键是要找到它。”


交流互动环节


Q1:对王阳明感兴趣,可以从读哪些书入手去更好地理解王阳明呢?

文教授答:最好是读原著《传习录》,《传习录》是他的弟子整理的,有上中下三卷,上卷时王阳明还在世,经他本人校对过。不过《传习录》是文言文,对于不学中文的同学比较难读。以后如果条件成熟了我会开一门公选课,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领着大家一起读。没条件的话,大家可以读我刚才推荐的3本书,尤其费勇老师解读的《传习录》,费勇老师也是我写这本书的荐书人,他是暨南大学的博导,也开有自己的书店。他的这本书写得很好,有文言文的原文,也有解读和自己的感悟,可以带领大家入门。当对王阳明了解更深入后,肯定不会满足我推荐的这些书,一定是去读原著。读原著是最好的方法。

Q2:广财很多同学面临考研、考公等各种压力,我们怎么样可以像王阳明一样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多同学很喜欢我们广财图书馆,对图书馆评价很高,尤其是考研的同学经常在图书馆学习,希望文教授能给我们更高层次的指导,没准像王阳明一样在图书馆发呆区“发呆”时把知行合一给悟出来了。我们同学、我们学校怎样用知行合一的思想去提升?

文教授答:关注到广财出圈,当时很多人打电话问到我们图书馆有个发呆区。其实“发呆”和王阳明也有关系,王阳明主张静坐。他让有的学生静坐,有的学生又不让静坐,是因人而异的。当很浮躁、焦虑时可以静坐,但如果性格比较懦弱,他就让多走出去逛街。所以他的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我们广财的同学怎样做到知行合一,首先就是要立志。朱熹、王阳明特别强调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第一步就是要立志。总书记也说过人无志不立。知行合一是有目标的,不立志,就没有目标。不论考研、考公,先立志,确立好目标。目标也有大目标小目标。王阳明说人人皆可成圣。这对我们都是一种鼓励。我们可以先从贤人做起,比如在待人接物、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好学生、好老师,我们都能做到。不论我们将来做什么,定好目标,都可以用知行合一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我来广财3年多,看着学校一年比一年好,校园一年比一年美,学校不断在提升办学质量、办学能力,这就是一种知行合一,当然学校办得好不好光靠老师是不够的,办学实践中的知行合一离不开同学们的行。老师在课堂教授知识、最后要靠同学们离开校园后去践行。

现场的其他同学也就自己的思考与疑问与文教授互动,他耐心、生动地一一做出解答,带给大家很多启发。他对同学爱思考表示赞赏,鼓励大家要多思考、多质疑,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在ChatGPT出现后更是如此。

最后文教授把著作《王阳明大传》、《王阳明新传》捐赠给图书馆。肖副馆长为文教授颁发了广财人·读书事嘉宾证书。


文远竹教授的精彩分享不知不觉结束啦,现场的小伙伴都感到意犹未尽,获益良多。阅读是一盏灯,王阳明的思想点亮了文教授,也希望广财人·读书事的分享能点亮更多的广财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