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校区|“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系列活动——《自梳》

发布时间:2018-05-172085

    2018年5月7日晚,“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系列活动第三场于图书馆213顺利落幕。本场活动的主讲嘉宾是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广财社会学系的徐靖捷老师。本次徐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观看影片——《自梳》。

blob.png

    虽然大雨滂沱,但同学们仍然对观影会抱以高涨的热情。活动伊始,徐老师交待了背景知识为本次观影预热。她解释道在现今的珠三角内依旧使用的,甚是耳熟能详的词语“老姑婆”,实际与过去珠三角出现的一批“自梳女”的出现联系紧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许多的女子在婚配的年龄,经过一系列类似于结婚的仪式后梳起头髻,在神面前起誓,从此不再嫁人并且守贞一生。这个梳起发髻的仪式,即是自梳。经过这一个自梳仪式的女子即是“自梳女”。《自梳》这一部电影就是在讲述一位自梳女的人生历程和感情纠葛。

blob.png

    在观影结束后,徐老师结合了自己关于“自梳女”口述史研究对影片的内容进行点评,并且进一步充实。首先,她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这一部影片被众点评者认为体现了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勇于反抗封建传统与包办婚姻的精神,是一部女性极力获取自己应有权利的女性主义“抬头”电影。那么是否真的如点评所说的一致呢?
徐老师从介绍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遇见的许多“自梳女”开始,逐步分析得出并不能够如同影评中简单概括与定义一个群体的性质。从历史的角度来梳理,自梳女的出现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有密接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业大为兴盛,以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例,一般被看作是民族工业兴起的标志。家庭手工业和缫丝工厂都对于女性劳动力有极大的需求。虽说不能够仅仅以简单地因果来分析工业的发展导致了“自梳女”群体的出现,但是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这一个市场空缺,没有家口拖累的“自梳女”们逐渐进入工厂劳动,并以“老带新”的方式传承了这一习俗。由此可以发现“自梳女”群体实际上是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支柱。
徐老师通过自己的田野调查,对自梳女的“女权”精神做出了反思。她认为,影片中刻画的“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追求自由爱情”的意欢,可能是后来人对自梳女的一种美好想象,农村中有许多自梳女都是为了支撑娘家生计而梳起进厂打工的。女性作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导致了很多的父母不愿把女儿外嫁,可能是自梳女普遍存在的一个原因。

blob.png

    “自梳女”群体被社会接受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们并没有突破传统父权社会对女性施加的道德束缚。电影中描述的伤风败俗的“穿底姑婆”会被“浸猪笼”的乡约是确实存在的。由此,老师引出了“自梳女”仍然儒家传统女性贞节观为道德准则,并不能够随心所欲地追求自由。
通过口述史与具体历史结合的梳理,徐老师认为“自梳女”一定程度上是在经济与文化可接受内的妥协者。

    在讲解过程中,徐老师还与同学们讨论了《自梳》中展现的同性恋情节。徐老师认为,电影里的意欢和玉环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感情,到底是爱情还是亲情,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因此,《自梳》并不是一部纯粹的“拉拉”电影,它塑造了两个独立的、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所表达的意涵更加丰富。同学们在随后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交流。

    虽已至深夜,但是同学们依旧热情不减并且积极提问与交流。最终本次的活动在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