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校区|广财人•读书事第三期活动——用书籍打开世界

发布时间:2018-03-261337

2017年10月26日,由图书馆主办图学委承办“广财人•读书事”活动在广州校区图书馆八楼814读书沙龙如期举行。本期活动邀请到有趣幽默的李家鸿老师和张自广老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1.png

李老师来学校已经快10年了,他教授的《企业管理》版本也已经更新过七八次了,相关的书籍更是读过一百多本。

幽默的李老师聊到,他是把读书当成一项事业,曾经也沉迷于小说中不可自拔,金庸古龙黄易还有各种网文。但随着时间流逝,冥冥中也知道一件事到底该不该做。李老师也在几年后结束了这种沉迷于小说的生活状态。

李老师年轻时也读过很多名著和欧美文学,他说当初读这些都是为了装!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会觉得自己不看这些书就丢人了。

李老师谈到,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聊天、上课、旅行都是一种读书方式。读书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通过读书,也可以找到知己,让自己感到快乐。

李老师建议同学们不要把时间花在玄幻小说和游戏上,要进行深阅读。但同时建议说有时做做无用功也很可爱,因为不看些无用的书就不能发现有用的书其用途之大。

李老师说,诚如《阿甘正传》,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不要画地为牢,生活远比你想象中精彩,你觉得无趣,是因为你经历的太少。

2.png

张老师则谈到,小时候是从歌曲戏曲开始体味人生百态的,是戏曲开启了他读书的人生。

高中的时候张老师参加英语竞赛,因为害羞而不知道怎么和陌生人聊天搭话。英语竞赛之后遇到了《平凡的世界》,书中的人物遭遇对他冲击很大,最终因为这本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大学期间参加辩论赛,为了能拿到好成绩,张老师花了15天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将邓小平的故事与身边人的经历相融合,最终拿到最佳辩手。

对于每个人来说,阅读都有一个过程,阅读的动力则各不相同。对于张老师来说,阅读的动力是为了改变自己。对每一本书,不同的人,不同的解读方式,得到的情怀和观点也会不同。张老师说他通过阅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改变了自己,最终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3.png

在提问环节,两位嘉宾热情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

问题一:两位老师如何在生活中平衡感性和理性?

李老师答:

用理性解读生活有时候感觉不真实。举个生活例子,与妻子吵架认识到以前的自己思考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其实与妻子的交流中,我经历了不同的转变。

大道殊途同归,感性与理性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思考不多,深度不够。世界是多面性多元化的,世界有很多矛盾与冲突,有时候理性是解决不了的。

通过家庭找到微妙的平衡,对不同的人展示不同的态度,不是虚伪,是一种有深层次有味道的生活,因为同样都是真实的自我。这样人生才更有趣。

张老师答:

人不是柏拉图式的就是亚里士多德式的。阅历与境遇构建一个人。我自己有时是感性的(写信给父母时想称呼、内容),有时是理性的(去市场买菜)。为什么会如此选择?这是与人生的境遇有关,人的发展离不开规律性。

 

问题二:从开始到现在,做老师遇到过的最大挫折是什么?

张老师答:

与学生交往感觉不够真诚——真(请假条);善(学生送伞)。其实我认为,大学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李老师答:

1、制度、框架束缚人。

2、学生对自己的权利、人才培养没有足够的认识。

3、一下课学生都走了,没人找我问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难以打开相互沟通的窗口。

 

随着主持人的总结,此次分享会也进入了尾声。希望大家能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理性的选择生活,尝试着用书籍打开世界,你的所有经历,最终是你活成的样子。

 

                                                          记录:广州校区图学委雅风书友会  陈文杰  梁亚娇  莫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