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书房之音韵与格律

发布时间:2016-11-151739

——昌老师谈中国古代诗词赏读与写作

    11月11晚,怀之书院之保守派书房第三期活动——中国古代诗词赏读与写作,在图书馆213室怀之书院成功举办。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昌庆志教授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出现,在座学子认真谛听,昌老师娓娓道来,同学们获得了在古典诗词方面的一些的文学知识。

blob.png

    言语一向犀利的昌老师一开始就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诗?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在场的同学。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举手回答。昌老师笑着说:“没错,的确很难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诗。那么究竟什么是诗呢,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称作诗,希望听完这个讲座,你们心中能对诗有一个概念。”

    以“诗是什么”这一问题为出发点,昌老师引经据典地向同学们证明“无韵不成诗”这一观点。昌老师说音韵和格律是一首诗歌的外壳,而音韵又是格律当中的一部分。随后,他又向同学们分别解释了什么是律什么是格。律包括音和韵,“格”,有字格与词格。其中词格在这里指的是诗文的品格,以此为开头,说到了格律,格律诗是中国古诗里面的典范,至格律诗中国的古诗艺术性到达最高峰。

    老师又说到了韵,声韵和诗韵,每首诗都有它的韵,其中诗韵尤其注重脚韵,行韵和句韵,关键是诗文中的音节,节奏需要合乎韵律,这样才是好的诗文。其中他举出了一佰零六部的平水韵,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blob.png

    介绍了中国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后,昌老师和我们讲述了诗的发展史。从人类诞生开始,诗的灵魂便诞生,而现代人对于成型诗歌的追溯,则是从《诗经》开始。《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那时候的诗歌并没有严格的韵律充满自由之美。接下来老师提到了乐府诗,五言诗和七言诗,这些诗文兴起的这一段时间是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分割点。五,七言奠定了格律地位后,接下来对韵律的使用促进了排律诗的诞生,这在唐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接下来便聊到了宋代的词,词,又称诗余,长短不一,易于入谱。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昌老师阐述了宋词也是有声韵的,不过它的韵要比诗句自由。

    聊完词,昌老师又词侃侃聊到了曲。元代的曲也有其风韵。以散曲为例,散曲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从诗到词再到曲,昌老师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文学瑰宝诗词的魅力。通过这次讲座,我们感受到了昌老师对古典诗词的浓厚的兴趣以及对诗歌创作始终保持着热枕。在讲座的最后,他鼓励同学们在浏览诗词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自己的诗词创作,希望这次讲座能给同学们一定的收获。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