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城南旧事,我们的读书会

发布时间:2016-09-191673

    开学不久,万事百废待兴,师生俱忙,但赏书乐事怎可耽。九月十四号中秋节前夕,又王雷雷老师主持、卢建红老师主讲的怀之书院保守派书房第一期读书活动在图书馆开展,卢建红老师围绕个体经验与写作的关系——从回忆的双重视角谈《城南旧事》。师生数十名共聚一堂,共话城南。

    开场引言,之所以选择《城南旧事》作为今日之话题研讨对象,一是因其经典性,读者众,不必另外劳师动众起读新书;二是其可作为写作经验借鉴读物,研之究之,可有所获。但与同样为儿童视角的回忆性作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萧红的《呼兰河传》相比,略显挑战性不足。

    上面言及儿童视角。“视角”,是小说创作第一考虑之要物。“儿童视角”以孩童的眼光去看待周遭与讲述故事,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叙事角度。当然,“儿童视角”不一定是纯粹的,《呼兰河传》便使用了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交叉、重叠的方法。

    除了全知视角,其他视角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作者所选视角的限定。纯粹单一儿童视角的《城南旧事》怎么打破这种局限呢?通过大人们的言行。比如小英子是怎么知道惠安馆里的故事呢?活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疯子秀珍怎么说得清楚。但英子家有爱嚼舌根的保姆,通过英子偷听她和邻人的对话的展述,使读者们也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到秀贞的故事。这是儿童视角的局限与突破。

    那儿童视角的作用是什么呢?第一,会给人带来现场感,尤其是《城南旧事》这种“第一人称儿童视角”。这是一部回忆性的作品,却叫人觉得里面的情景处于正在进行时。此外,这使人身临其境的回忆中又有回忆,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描写了因赖床被父亲厉责的回忆,可谓忆中忆。但读者往往察觉不到这是一个镶套,林海音把自己完全化作了小英子,她刻意避免成人的视角杂糅,使我们觉着,这是一个小孩子在写日记。这也是该视角带来的好处——具有童真感。第三,“第一人称儿童视角”与成人世界对照会产生反差与张力,这是儿童视角作品之所以会引起读者深思的地方,也是其不同于儿童文学之处。但安徒生的作品突破了儿童文学,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人生经历后读来,别有一番况味。

    回归到人生经历与写作的关系,相比而言,卢老师认为《城南旧事》可模仿,《呼兰河传》则难。写作是对人生经历的回忆、重组、创造。鲁迅《故乡》里那幅极具象征意义的海边沙地、深蓝天空图画是想象的,可它是假的吗?这是作者从闰土那里得知后加以想象而成的。

    回忆性写作的关键在于定位(立足点)。写作时要选择是立足于过去的还原,还是立足于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城南旧事》立足于前者。

    写作要选择人称与视角,小说尤甚。初学者往往倾向于第一人称,但这用到最后会有许多的限制。第一人称的儿童视角,应该更受年长的饱受沧桑的人所喜,他们有经历,对人生有感悟,也有距离感,作品才能有张力。
       可以比较一下《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中,林海音和萧红与童年距离。《城南旧事》是纯粹的第一人称儿童视角,读来更具童真感,让人觉得她离童年是更近的。其实不然,林笔下的童真感由她心灵的童年而发,作品由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作结,像是完成了成长的过渡,使人松了一口气。而《呼兰河传》读来如鲠在喉,比起《城南旧事》,它的结局不是那么的完满,“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难去了”,萧红说“这些事我想忘却忘不了”。那是时间还不够长,距离还不够远。

    王雷雷老师结语,言其之所以选择《城南旧事》来研讨,一是因其时代背景弱,人们常常难以融入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去,此可革其弊;二是因其温暖与感动人心,是经典作品;三是考虑到《城南旧事》里面有许多细致的回忆描写,是女性作品所独有。在此方面,一并荐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书。

    末了王雷雷兴起互动小游戏,让大家执笔写下从小至今印象深刻的五件事,同伴间交换,选出最感兴趣的两件事与众人分享,并思考用何种方法用笔展开叙写。同学们列写的事件或喜或忧,但而今道出,笑声朗朗一片。

    至此,新学年第一场怀之书院读书会完。有习作任务,下两周同一时间地点,互享写作心得。

记录人:黄银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