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林洁波师兄︱世界,是我的田野

发布时间:2016-05-262631

    师兄和你聊聊考研那些事,带你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编按:本月22日,广财大社会学系09级师兄林洁波回到母校与社会学系的师弟师妹交流。通过师兄在交流会上的讲解与会后的交流,同学们对考研与海外研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尤其在师兄对自己在印尼所看所得的分享中,我们从新的角度看海外,在两种文化的对比中理解社会。

    林洁波,2009年到2013年在广东财经大学攻读社会学学士学位,2013年到2016年在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攻读人类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印尼日惹的Gadjah Mada大学交流学习,并在印尼邦加岛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调查活动。

    说到海外研究,相信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陌生的。与西方的“他者”研究传统不同,中国的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多注重于本土研究,对海外异文化的关注相对薄弱。但近年情况已有不同,师兄就此开始讲解。

    师兄首先提到的是近年兴起的海外民族志[1],并介绍师兄母校及其他学校的海外研究现状、条件等,当然还有一些“考研小tips”。我们先了解海外研究的情况,才能清楚自己是否有兴趣和信心去进行海外研究,师兄如是说道。

    再接下来就是师兄对东南亚的人类学研究的介绍。东南亚的国家建构深受殖民主义及冷战的影响。以印尼为例,在印尼中民族主义盛行,排华运动时有发生,甚至于曾经针对华人的暴行上升为印尼社会的集体狂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理解他们的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的重建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对自我的想象以及对他者的界定。在印尼,殖民主义下的民族主义唤醒了印尼人要求解放和独立的意识。那么排华为什么会发生?在殖民时期,印尼的社会财富存在巨大的不平等,多数印尼当地人生活于困顿之中。而华人正好在印尼社会中处于殖民者及当地人的中间地位,他们掌握着一定财富并更贴近印尼当地人。但是印尼社会却简单地将华人设定为本民族的假想敌,采取了最简单的极端民族主义策略。

    当然,在稍许沉重的话题后师兄又讲到印尼衣食住行。比如,当地的长袍、甜辣的印尼特色食品、斋戒、喜用绿色的屋子。从中,我们看到伊斯兰教深入渗透到印尼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这些方面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区域、不同族群、不同时代都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它在与其他文化融合,同时也能看到传统与这种融合的交锋。“社会现象源于社会结构,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而我们所强调的正是对其中变化的理解”。

    交流会的最后,师兄和我们分享了他的课题研究,并展示了他在印尼期间所摄照片。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时我们会因为习以为常而忽略了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而在这种对海外社会的了解中,在两种社会互动情景的对比中,我们才得以重新理解社会。

                       

[1] 海外民族志,是指一国社会人类学者深入到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其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系统研究,从而撰写的海外民族研究报告。



1464245492285532.jpg

14642454601736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