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新闻

与你探讨龙应台视野中的大学生基本素养

发布时间:2012-11-01406

 

我离“世界人”有多远——龙应台谈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基本配备,是本期雅风论坛的话题,10月30日晚在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如期举行。两位主讲人结合龙应台的作品和主张表达了自己对于大学生基本素质的理解,在座的书友也纷纷发言,表达对主讲人的疑问和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
本期的主讲人周阅与我们一起探讨了大学生基本素养中的“思辨的能力”和“知识的建立”。在谈到“思辨的能力”时,她结合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中呈现的历史事实与大陆的不同,表达了“历史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大陆执政者缺乏对于历史反思的观点。但这引起在场老师抛出了一个疑问:你怎么知道龙应台说的就是真的呢?她认为思辨不能用在历史上,对于历史的观点才能采用思辨的方法。据了解,龙应台是周阅同学的偶像,但老师告诉她,她对于龙应台信服的态度已经与“思辨的能力”相违背。
在表达对“知识的建立”的个人理解时,周阅谈到了龙应台《香港笔记》中表达的一些观点。她认为龙应台是一个具有悲悯心和责任人的知识分子,她的作品具有文化的厚重感。不过她对于国际观倾向于输出中华优秀的文化,而不是中西文化的交流的观点引起了在场书友的讨论。
一位自我介绍是赛扶(NGO)的同学则表达了自己对于构建知识体系的理解,他认为我们需要将零碎的知识有意识地整合起来,为此他大家推荐了《印象笔记》这部软件。
接下来,主讲人黄小虎表达了自己大学生素养中“行动力”和“品格的培养”的理解。
他以NGO,还有龙应台《野火集》中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为例,认为“我们是小蜡烛,不能照亮社会,但能照亮身旁的人”,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对此,有同学认为中国人缺乏行动力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缺乏相关的配备。然而,有同学表示不认同,他认为,根源在于行动起来的人太少了,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提到“品格的培养”时,黄小虎同学结合龙应台的《百年思索》,以希特勒为例子,认为他具有前三种品质,却缺乏品格,对此,他赞同龙应台的观点,认为这和人文素养的缺失有关。随后有同学要主讲人谈谈对方舟子的看法。黄小虎同学认为方舟子是一个具备前三种素养,但品格谈不上高尚的人。
最后,周阅同学认为,龙应台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因为论坛的时间有限,谈论的东西很少,推荐大家去看更多她的作品。
                                                                                                                                                                     文:雅风成员张馥兰